至今已过百年,红磨坊依然是巴黎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同时也是影视剧和绘画等艺术创作的取景地,这应归功于法国画家、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1901)传神的艺术作品。
澎湃新闻获悉,12月24日,“浮生巴黎——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全球巡回艺术大展”(上海站)将在上海震旦博物馆亮相,带领观众走近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巴黎的街头,一窥“美好时代”中蒙马特区的繁华夜景。
“浮生巴黎——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全球巡回艺术大展”展厅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展厅现场
《简·艾薇儿在巴黎花园》
彩色石版画,1895,502 x 417 mm
这件作品是罗特列克为舞者简·艾薇儿(Jane Avril)在巴黎花园表演而设计的海报。罗特列克别出心裁地将美丽与怪诞的视觉效果并置在一起:看不见脸的音乐家手握着低音提琴的琴颈与舞者灵动的腿部线条形成对比。同时,作品新颖的构图方式也令人印象深刻——倾斜的视角、扁平的形式、简洁的拼接感和随意曲折的线条,这都使得这件海报作品极具现代性。
此次展览将会展出罗特列克作品系统性的收藏,呈现了近120套230多件与艺术家有关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简·艾薇儿在巴黎花园》、《日本沙发咖啡馆》和《埃尔多拉多:阿里斯蒂德·布鲁恩特》等在内的艺术家代表性的海报作品、书籍、杂志和乐谱封面及插图、艺术家创作思路的珍贵手稿、亲笔信和旧照片,以及两位罗特列克最喜欢的艺术家阿里斯蒂德·布鲁恩特(Aristide Bruant)和伊薇特·吉尔伯特(Yvette Guilbert)的个人物品和信件。
《罗特列克睡在沙发上》
由 纳坦松提供照片,约1900年
照片中图卢兹-罗特列克在沙发上小憩,这是他的好朋友、《白色评论》创办人之一阿尔弗雷德·纳坦松在自己的家中拍摄的。
《日本沙发咖啡厅》
彩色石版画,1893,1153 x 953 mm
巴黎艺术家聚集区蒙马特区的日本沙发咖啡音乐厅在1893年以日本主题风格重新装修,这件作品是罗特列克为其招徕顾客而创作的广告海报。画面的最前方,罗特列克在观众席中描绘了他的朋友爱德华·杜雅尔丁(Edouard Dujardin),画面中间是著名的康康舞舞者简·艾弗里尔,她优雅的黑色剪影主导了整个场景,背景中是当时另一位著名艺人伊薇特·吉尔伯特,戴着标志性的黑手套,以人物为中心的构图,轮廓简洁,平涂的色块,这些都是罗特列克艺术海报的典型特征。
展览主题分为四个单元:摩登巴黎、蒙马特的黄昏、罗特列克的世界与浮生如梦。完整地呈现了罗特列克作为“蒙马特之魂”,用画笔记录下的繁华巴黎,也是一次对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历史脉络的梳理。
展厅现场
《埃尔多拉多:阿里斯蒂德·布鲁恩特》
彩色石版画,1892,1850 x 1338 mm
阿里斯蒂德·布鲁恩特是一位法国歌舞歌手、喜剧演员和夜总会老板,罗特列克的好朋友。这件作品是罗特列克为他在斯特拉斯堡大道的埃尔多拉多剧院的演出设计的海报。宽边毡帽、斗篷和红围巾是布鲁恩特标志性服装。海报红黑配色十分醒目,扁平化的平涂色块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启发,手绘字体也是罗特列克精心设计的成果。
19世纪初,巴黎郊外的蒙马特(Montmartre)还是一个布满葡萄园和风车的乡间小村落,街道狭窄而蜿蜒,规划得杂乱无章。难以想象,几十年后,这里将成为夜总会、歌舞厅、咖啡馆和马戏团的云集之地,引爆巴黎人深藏内心的情爱与欲望,满足他们对享乐的无尽追寻。1889年,夜总会红磨坊(Moulin Rouge)在蒙马特高地脚下华丽开业,这片地区也真正成为巴黎娱乐业的中心。
展厅现场
《梅 贝尔福特》
彩色石版画,1895,1145 x 942 mm
梅·贝尔福特是一位爱尔兰女歌手,常穿着袖子蓬松的裙子,戴一顶巨大的帽子,怀抱一只黑猫。这件作品是罗特列克为梅·贝尔福特在巴黎小赌场演出时制作的海报,这件作品还于次年在兰斯举行的国际海报展览中获奖,简单而大胆的构图和平涂的明亮色块是受到日本浮世绘影响的结果。
罗特列克出身贵族,一生本该安逸美满,但由于先天性骨骼疾病和几次意外,他在疗养院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成年后,他的身高不到1米5,双腿发育不良,需要拐杖才能正常行走,因此无法从事家庭所期望的职业。在选择以艺术为生后,罗特列克来到了蒙马特,此后很少离开这片街区。
展厅现场,14岁的罗特列克
《骑师》
彩色石版画,1899,777 x 622 mm
马与马术是罗特列克自幼非常感兴趣的主题,马象征着一个运动和冒险的世界,但由于艺术家的身体原因,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触不可及的。在这件作品中罗特列克选取了一个特别的创作视角,描绘了两位骑手在赛道奔驰的背影,人与马的姿势都极富动感。
他用速写本和画笔忠实地记录生活。无论是雷诺阿、德加还是梵高,都未曾像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这般,全心全意地描绘着这儿的喧嚣、狂热与庸俗。从休闲酒吧到歌剧院,从赛马到自行车比赛,从歌手演员到妓女小丑,他热衷于出入当时巴黎流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娱乐场所,记录下快速变化的城市生活中非传统的一面,并以此献上了蒙马特地区璀璨夜生活的生动图卷。
《杜卡雷大使,咖啡厅音乐会》
石版画,1893, 550 x 463 mm
这件作品来自《咖啡厅音乐会》,杜卡雷大使是这间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咖啡厅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在他的指导下,从1874年到1900年咖啡厅音乐会明星辈出,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这部作品集描绘的正是这一时期。咖啡音乐厅是现代生活的补药,更是各行各业的人放松和交流的地方。
在罗特列克不到37年的短暂一生中,他创作了大约737幅油画、275幅水彩画、368幅版画和海报,以及5084幅素描手稿。艺术不仅是他全身心投入的事业,更是他生活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来源。因为绘画,他不再是一个郁郁寡欢的残疾贵族,而成了一面时代的镜子,一个生活的观察与记录者,艺术和设计的创新者。
《德国巴比伦》
彩色石版画,1894,1564 x1221 mm
这件作品是罗特列克为维克多·约泽的小说《德国巴比伦》出版做的广告海报,上面写着:“所有图书馆都有维克多·约泽的《德国巴比伦》”。这部小说是对德国资产阶级社会的讽刺,海报主角是一个在马背上坐得笔直的德国军官,罗特列克以此强调了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联邦政府对其军事力量的重视。
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平板印刷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能够印刷更大尺幅,更多颜色、画面更加细腻的作品,海报作为一种全新艺术形式随之兴起,并成为了当时巴黎社会时尚娱乐生活最主要的宣传媒介之一。罗特列克作为艺术家的声名也正是始于一幅为红磨坊设计的宣传海报。
《阿里斯蒂德·布鲁恩特在他的歌舞表演中》
彩色石版画,1893,1660 x 1280 mm
这是阿里斯蒂德·布鲁恩特委托制作的第三张海报,也可能是四张海报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张。布鲁恩特穿着标志性的黑帽子、黑斗篷和披在肩上的红围巾,神色傲慢地背对着观众,让人想到他尖刻幽默的表演风格。大胆的配色、扁平化的平涂色块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启发。
罗特列克以新概念创作之彩色海报带动了海报设计的创新。他使用当时少用的石版画技术,舍弃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转以浮世绘中深刻的线条表现观赏者眼中的主观空间,搭配巧妙的标题文字,成功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贵族出身的罗特列克在画作中没有任何主观高低贵贱的鄙夷。他曾说:“我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不加以评判。”尽管他会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夸张的人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并加以嘲讽戏谑,但无论是歌舞明星的光芒四射还是应召女郎的微不足道,他都客观真诚地记录着他们的本色。罗特列克接过大量的商业委托工作——不仅是海报,还有书的封面和插图,舞台装饰设计,乐谱的封面,不过无论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画面的主角总是一个“模特”,要么是和他相熟的朋友,要么是他喜爱的歌手和演员,人永远是他迷恋的创作主题。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才华横溢的罗特列克在他未满37岁的年纪便过早地凋零了,可他所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却远非是昙花一现。“他是首位把海报招贴提升到和传统绘画同等艺术地位的艺术家。他成功消除了所谓高级艺术(油画、素描、雕塑)和低级艺术(海报、logo标示和其他平面视觉文化形式)之间的界限,这是西方艺术史上一个非凡的转变。他让海报真正成为了可供人欣赏并收藏的艺术。”王加说。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由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上海震旦博物馆、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展期持续至2023年4月7日。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融入、体验艺术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展览还推出了特色游戏体验,通过沉浸式解谜互动的方式,带领观众重回19世纪末巴黎的夜晚,寻找当年的蒙马特与红磨坊,亲身感受艺术家如同苦艾酒的一生。
展厅现场